首页 > 扶残助残
淄博魏红芹:创新发展,特殊扶贫趟新路

发布日期: 2020-08-17 22:16:10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的“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中,魏红芹的名字赫然在列。魏红芹是淄博市博山自闭症疗育中心主任,多年来,她致力于服务特殊群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模式,立足本职、科研攻关,通过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精准施策、扶贫扶智,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先后为多名家庭困难儿童免训练费40余万元,让特殊孩子家庭尽享创新改革成果,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创新类)称号。



  受托于社会及学生的父母,特教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2004年,魏红芹从博山陶瓷厂医院转行特殊教育事业。2005年9月,在博山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她贷款30万元创办了博山自闭症疗育中心,主要开设早期干预课程。特殊教育是一门边缘学科,处在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的边缘地带。针对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等各类特殊儿童教育需要日益凸显,特教对象多元化的趋势,魏红芹深知当好一名特教教师不仅需要爱心和责任,更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她怀着对特教事业的敬畏,开始了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


     她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苦练教学基本,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钻研特教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同时广泛涉猎心理知识以及港台地区先进的教育实践经验,养成了每天看书学 习至少1小时的习惯,有时为了弄通一个问题常常学到深夜。行贵有恒,通过多年坚持,魏红芹先后研读国内外特殊教育专著100余册,并写出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和体会心得,形成了自己新的特教理念、研究方向和先进的干预策略。


    博山南部山区一家3口找到魏红芹求助。父亲姓魏,是博山镇盆泉村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伴有轻度智力发育迟缓,其五岁儿子刚被确诊患有自闭症。交谈中,魏红芹还得知这个家庭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本着为社会分忧、为家庭解愁的服务宗旨,魏红芹义无反顾地收留了这个特殊的贫困户家庭。鉴于亲子同训的训练模式,及父亲要打工负责全家人生活的实际,魏红芹想方设法为他们在学校隔壁找到了一间免费租住的房子。


     进入康复阶段,她遇到的困难不仅来自于孩子,还来自于家长。他们在农村养成的卫生习惯差,大家对此都敬而远之。于是,魏红芹每天都去帮助他们清理卫生,督促养成好习惯,慢慢他们变干净了,其余家长也渐渐接受了他们。经过两年的培训,孩子生活可以自理,能完成简单指令,现在已回村里小学随班就读,孩子妈妈经过两年的指导也成了家庭好帮手,彻底摒弃了脏乱差的生活习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魏红芹开动脑筋,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纠正错误的训练方式,针对特殊教育对象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规律。在认真实践基础上,她潜心致力于特殊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和整理工作,针对特殊教育目前国内没有明确的理论支撑和完善的训练体系及实施效果差异大的实际,结合自己多年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实践。围绕“探索一种方法、寻求多种策略、选择一条路子”的研究方向,不断进行研究、实践、提炼、升华,努力构建起适用多元教育康复模式的管理、评价、安置及课程的教育评估体系,创立了以“多元需求立足、多元评价起步、多元课程承载、多元策略实践”的多元校本课程体系。


    通过科学评价、准确定位、科学选择教育训练组合,强化过程评价,循序渐进分段分级过关等方法,实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游戏)中逐步补偿缺陷、纠正行为、提高能力的目标。她同全体教研人员一道完成了20余册校本教材研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儿童评价、教育策略、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2017年9月,魏红芹接收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年仅三岁的重度自闭症儿童。孩子不会用语言沟通,只会独自在地上转圈。课堂模仿教学,孩子对简单的套圈活动一直学不会。“都教100遍了,还在乎第101遍吗?”魏红芹不言放弃,屡败屡战,通过科学的教育康复训练,孩子3个月上终于学会了套圈,还逐渐会用目光和身体动作同老师交流,可以按照课堂老师指令互动了。



    不做“教书匠”,做教育专家,是魏红芹的教育理想。步入特教之后,她借助专业优势,专注医教结合的康复研究。自主开发了中医康复保健中心、感知肌能训练室及多元评估室等功能教室,制作了10000多张图片、近100套教学PPT和教学视频,开发的教学软件获得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她主持的《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建构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第三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的《脑瘫儿童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建构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并先后在天津、菏泽、青岛、威海等地区推广“博山疗育”模式,实现“交流、共享、提高”,推进了全省儿童康复工作,改变了自闭症群体生存现状,为脱贫攻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家住滨州市博兴县的一位家长带着四岁的自闭症儿子慕名来到博山自闭症疗育中心。孩子从不看家长一眼,老是尿裤子、哭闹。面对这户贫困家庭的家长的无奈和困惑,魏红芹耐心地从自闭症发病原因、孩子的认知特点、主流干预策略,到成功的案例,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打开了家长心结,鼓足家长勇气陪同孩子参与训练。经过魏红芹2年康复训练,孩子已能独自大小便、表达日常需求,可以在幼儿园进行融合训练了。孩子家长离开时拉着魏红芹的手热泪盈眶:“您救了我们整个家庭,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目前,魏红芹团队创办的集儿童康复、成人托养、师资培训于一体的非营利性社会机构——博山自闭症疗育中心,现有专业训练师16名,生活教师6名。中心的儿童康复部占地面积1200余平方米,为特教中心协作提供用房,先后投资60余万元按照省规范要求完善了各类功能教室,现已达到日训80名儿童教育康复的能力;阳光家园托养部占地7200余平方米,现已投资120余万元建设了餐厅、食堂、宿舍等生活教室,种植园、技训室等技训项目,达到了20名青少年、成人康复训练、技能培养、生活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托养服务功能。依托康复部和博山馨欣阳光家园托养部,先后为800余名全国自闭症儿童提供咨询、评估及训练服务,为多名家庭困难儿童免除训练费40余万元。

    先进的特教理念,谦逊的学者风范,个别化的教学模式,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育策略,显著的教学成效,魏红芹凭着不凡的精准扶贫业绩,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学校师生及家长的广泛赞誉。在自闭症家庭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魏红芹深刻认识到,这仅仅是一个起步,将继续用爱心和责任默默耕耘,用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书写进取、勤奋、求真、创新,为特殊孩子、特殊家庭提供更多支持、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更大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